NEWS
紧密跟随国家产业指导及技术发展
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规模超3500亿元,强化虚拟现实与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
发布时间:2022-11-03 浏览数:424

11 月 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 — 2026 年)》。

计划提到,发展目标包括,到 2026 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计划提到,到 2026 年,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 3500 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 2500 万台,培育 100 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 10 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 10 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计划指出,围绕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关键细分领域,做优虚拟现实 + 内生能力,强化虚拟现实与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叠加虚拟现实 + 赋能能力。


计划提出重点任务包括,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包括围绕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关键细分领域,做优 " 虚拟现实 +" 内生能力,强化虚拟现实与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叠加 " 虚拟现实 +" 赋能能力。推进云、网、边、端协同能力体系建设。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面向特定场景、具备商用潜力的应用技术研发。

其中,关键技术融合创新工程包括:

近眼显示技术。重点推动 Fast-LCD、硅基 OLED、Micro LED 等微显示技术升级,发展高性能自由曲面、BirdBath 光学模组、阵列与衍射光波导等器件,开展辐辏调节冲突缓解、光场显示等前瞻领域研发,加快近眼显示向高分辨率、大视场角、轻薄小型化方向发展。


渲染处理技术。重点推进渲染优化技术,研发混合云渲染、基于眼球追踪的注视点渲染、人工智能渲染等新兴技术,推动虚拟现实渲染处理向软硬耦合、质量效率兼顾的精细化方向发展。

感知交互技术。重点推动由内向外追踪定位技术研究,发展手势追踪、眼动追踪、表情追踪、全身动捕、沉浸声场、高精度环境理解与三维重建技术,加强肌电传感、气味模拟、虚拟移动、触觉反馈、脑机接口等多通道交互技术研究,促进感知交互向自然化、情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网络传输技术。推动 5G、千兆宽带等对虚拟现实的适配,构建全场景实时宽带通信能力。发展头显终端与个人电脑、手机等计算设备间的近场超宽带传输技术,探索面向虚拟现实业务的云网边端算力协同架构,加快研究端到端、精细化、差异化网络传输运维与体验质量评估体系。

内容生产技术。突破多模态数据采集生成技术,重点发展几何、物理、生理、行为等高度拟真的三维建模技术。推进 8K 分辨率及以上、高动态范围、宽色域、高帧率全景拍摄、高性能拼接缝合、多相机同步、虚拟现实视 4 频与平面视频混合制作等关键技术研发。发展头部追踪和声场旋转技术,提升虚拟现实节目的声音体验。突破六自由度摄制、沉浸式音频、全息视频采集制作、渲染引擎、虚拟化身以及基于位置服务的三维数字空间体验等强交互内容生产技术。


压缩编码技术。重点推动基于视角的超高分辨率(8K 及以上)虚拟现实视频编解码技术。突破六自由度虚拟现实视频、球体视频、全息视频、沉浸式音频、多模态数据等压缩编码技术。研究自适应网络传输等关键技术,推动虚拟现实编解码向网络智能协同方向发展。 安全可信技术。重点推动安全可信的虚拟现实产品和服务在各场景中应用,突破基于可信计算主动免疫双体系并行动态度量检验技术,加快可信计算在虚拟现实网络应用协议与接入机制的应用研究与推广。

(本条资讯相关内容来自中国高新技术新闻网)

热门文章